昆明环质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您身边企业认证服务商!
咨询热线
13529441328
在线客服
主页 > 服务项目 > 体系认证 >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盘龙区盛唐城长安郡7栋507号

电话:13529441328

ISO45001认证如何办理
2022-02-10

ISO45001/OHSAS18001

ISO45001/OHSAS18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1.    ISO45001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一般来讲,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者场所,或者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者场所。为了预防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为此,《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1.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一般来讲,重大危险源总是涉及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性的危险物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生产、加工或者储存超过了临界数量的这些物质。所谓危险物质是指一种物质或者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者毒性特征,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者中毒的危险。临界量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的数量。重大危险源可能是具体的一个企业,也可能是生产经营单位内的某一车间、或者是某台设备。因此,分析、辨识危险源应按照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这是防止事故的第一步。如何辨识重大危险源,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我们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逐一登记建档,这是做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基础。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重大危险源是变化的,应当对其定期进行检测,掌握危险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分析、辨识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危险等级划分,以确定管理的重点。危险等级一般为四级,即一级重大危险源(R≥200M)、二级重大危险源(100M≤R<200M)、三级重大危险源(50M≤R<100M)和四级重大危险源(R<50M),这里R是死亡半径。要做好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工作,一级重大危险源最严重,要重点加强监控,四级重大危险源比较轻,也要做好监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3.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应急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一般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者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者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事故。重大危险源也是如此,而且造成的事故可能更大。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我们对待重大危险源,要与对待重大事故一样,在事故发生前制定应急预案,以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制定,并定期检验和评估其有效程度,以便必要时进行修改。同时,要把有关应急救援知识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及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
4.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调动有关方面的力量进行救援,以减少事故损失。
1.2.    建立ISO45001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是涉及多方面内容卜综合性工作 ,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且保持长期持久的效果,就要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应该能够把涉及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和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劳动者在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能够长期持久地保持下去。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且能够长期持久地保持下去,就要把生产过程涉及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以分析,找到实现长效安全生产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伤亡事故多发的原因
安全与生产相互依存,离开生产空讲安全没有意义, 而生产中造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1.人的不安全行为。无论在什么活动中,人的行 为总是占主导地位的。在生产作业活动中,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仍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 因素。在伤亡事故中,由于“三违”造成的占50%以上。
2.物的不安全状 态。主要表现是设备状态不好、年久失修、带病运转,由此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近20%。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生产现场的环境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如照明不良、地面不平。楼梯过陡、不防滑以及扶手 护栏不符合安全要求等。这种因素导致的事故约占13%。
上述三种原因造成的事故占 事故总数的8成以上。因此,要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从这三方面加强控制。
影响安全生产长期效果的因素
有的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曾取得较好的 效果,但总不能保持长久。实践证明,不能长期保持安全生产的原因主要在管理。
1. 管理工作不规范。对安全工作不是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管理,而是把它作为临时性的工作。平时生产任务紧张,只忙于生产,忘记了 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则亡羊补牢地采取一些措施。遇到安全大检查或上级统一部署的活动,就临时忙一阵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各种事故发生。
2.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国家、 行业和地方在安全生产方面发布了许多法律法规,但往往贯彻落实不到位。这既是“三违”现象多发的原因之一,也是安 全生产不能保持长久的重要因素。
3.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管理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问题的逐步解决,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需相应改进: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得 不实。企业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和各层次的安全生产责任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样的安全生产责任 制在一些企业里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培训教育跟不上,员工素质低。新工人人厂的三级教育、转岗换岗职工的岗位安全教育、职工日 常的安全教育不能按要求实施,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不能提高。三是对本企业的危险因素底数不清。对重大事故隐患既没 有整改计划,也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四是设备维护保养跟不上,安全设备不齐全。生产设备是企业的基础资源之一,设备完好是保 证企业本质安全的主要内容,但相当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采取吃老本、拼设备的办法。
4.被动的管理模式影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一般是事前布置,中途例行检查再加上事故后处理。这种模式往往是根 据上级旨意和红头文件来管理,而很少依据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程序提出要求,不可避免地出现被动应付多,主动解决问题少的局面。 安全工作总是靠外力来推动,没有形成一套主动的、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功能的有效机制,成为企业安全生产不能保持长期持久 的根本原因所在。
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 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为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一个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然要涉及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和职能分配,涉及按照管理程序所 实施的管理过程控制,涉及实施管理所需的资源(人、财、物等)支持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先进性。先进性体现在把职业健康安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通过确定影响职业健 康安全的要素,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基础上,对每一个要素规定具体要求,建立并保持一套体 系文件,通过实施文件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对各种预知的 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扭转了跟在事故后面转的被动局面。
2.系统性。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强调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企业的安全工作实行程序化管理,这与传统的依赖管理执行者平时的主观能动 性有着根本区别。各部门、各层次的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必须按体系文件的规定程序和要求来实施,同时还要进行各部门和各层次之 间的交流与衔接,这样可以杜绝管理工作一阵风的突击做法,避免部门之间、岗位层次之间的职责不清。
3.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强调组织机构方面的系统性,要求把标 准中的17个要素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并确定其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同时明确对各层次的要求,使责任制真正落实到部门和各基层 各单位。这个体系还特别强调对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和各个作业活动的全过程控制,无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还是环 境的不安全因素,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4.两个承诺。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承诺持续改 进是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时必须表明的内容。
( 1)承诺遵守法律法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本单位的整体管理融为一体,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 要求由原来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督促检查的行政行为,变为企业主动作出承诺的市场行为,从而促进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使安全工作由被动消极的服从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
(2)承诺持续改进。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原理是戴明模式(PDCA循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活动,使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不断提高。它要求 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不断修正和完善,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避免财产及其他损失 的目的。
综上所述,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管理模 式的弊端,真正确立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地位。诸多获证企业取得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表明,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公兰首埋体系是头 现女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1.3.    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建议书
我国近几年来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主 要表现在:近几年来,我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每年都在10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死亡300人,伤1000人;重特大恶性事故频频发生;大量 的事故隐患依然存在;企业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企业存在不 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但威胁广大劳动者的生命 和健康,还给个人、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据初步估算,我国近几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近800亿元。
为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决定,今年国家将积极推行一种国际流行的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 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宣布,ISO45001标准已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今年以来,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颁布管理条例。例:深圳市即将实行的《深 圳市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规定:实际负责加工生产的法人代表人要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推 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给企业带来那些方面好处?
一、 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工伤事故和职业疾 病隐患
通过建立和保持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控制 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持续改进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事故与职业病的最终目的。
二、提高企业形象,打破贸易壁垒,在国内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进而提高市场份额
发达国 家为了保持贸易上的优势,总是用各种办法进行制约、设置重重障碍,将环境保护、人权、劳工安全状况涂上商业色彩。在这种形势 下,国内企业只有取得环境管理(ISO14000)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ISO45001)体系认证才能打破新的贸易壁垒。我国已加入WTO,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企业不通过ISO45001认证就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影响。
三、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经 济效益
企业生产的安全工作扎实,其凝聚力增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经济效益也得到 提高。
四、 满足对方(相关方)的要求
满足顾客的要求(提供商品/服 务)
满足采购方的要求(工程施工、安装甲方/工程招标单位)
五、改善政府、企业和员 工三者之间的关系
满足政府对企业领导安全责任的要求(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将根据严重程度,追究领导 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满足职工对于自我保护的需求(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独生子女职工比例增大)
六、 进一步全面提高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成为现代化的企业。
贯彻安全第一,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1.4.    ISO45001认证流程
第一步、企业需求分析(明确企业需求企业需求分析 潜在需求分析)
第二步、咨询过程策划(全期工作计划咨询阶段计划 定期工作成果回顾)
第三步、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诊断(编制诊断计划 现场诊断 编制诊断报告 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步、体系分析/初始环境评审(初始环境/危险源评审计划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及评价 相关法律法规收集及评价 基础数据收集整理 初始环境评审报告 管理体系整合分析)
第五步、培训提供(基础知识培训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管理体系文件培训 内部审核员培训 环境/安全保护相关能力培训 认证准备培训 环境/安全管理专项培训)
第六步、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设计(环境/安全管理业务活动划分 业务活动分析 体系整合设计完整的文件化环境体系的设计 识别资源要求)
第七步、文件编写指导(文件编写指导符合性审查 目标与指标的审查 管理方案的审查 确定文件终稿 文件审批发布)
第八步、(体系运行指导目标与指标达成度审查 法律法规符合性审查 两次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提出改进意见并检查改进效果)
第九步、咨询/实施效果的评价及改进(企业的书面评价 企业损失成本对比 咨询/实施方法的调整及改进)
第十步、第三方认证前准备(指导选择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 模拟现场审核 提出纠正措施并落实 接受正式的认证审核)
第十一步、审核通过拿证

1.5.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用人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在健康监护的实践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健全健康监护档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健康监护档案是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资料,是系统地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评价个体和群体健康损害的依据。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健康监护档案应该是具有重要法律意义的资料,不仅要保证其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科学性,还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总的来说,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劳动者健康检查个人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的相关资料。
一、劳动者健康检查的个人档案:
个人健康检查档案主要是每次健康检查的体检表(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报告和出具的个人体检报告。体检表应经过科学的设计,可以按照不同职业危害因素设计不同的体检表,也可分别设计不同的体检表,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个人的个人体检表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业接触史、体检记录、体检结论、建议和处理意见。个人信息必须统一编号,专册登记。职业接触史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包括劳动者的单位、车间、班组、岗位、工种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应包括不同岗位不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变化。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够计算出个人的累积暴露量指标。体检记录应包括症状询问记录和体格检查记录,体格检查记录应该分科记录,根据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详细记录每项检查指标结果,并有检查医师签字。各项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报告单,应整理后作为体检表的一部分统一保管。体检结论有主检医师在全面分析各科检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接触史,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根据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结论必须注意专业术语的规范性,要以职业健康技术规范和职业病诊断标准等相关文件为依据。
此外,还应包括医学随访检查的资料,例如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是长期的慢性作用,且有较长的接触时间或有较高的累积量,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需要进行离岗后的医学随访检查;还有,如果是慢性职业病患者在脱离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后,疾病仍有可能继续变化,需要进行医学随访检查。如果发生过职业危害意外事件,对于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还应包括应急健康检查的相关资料。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相关资料:
健康监护的相关资料非常广泛,我认为这些资料也应该在健康监护档案中予以保存。这些资料有:
1、职业健康检查委托书:首先由用人单位制定年度健康监护工作计划,向有资质的健康检查机构提出申请,经协商相互签订委托协议书;
2、职业健康检查总结及签发报告的文件;
3、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一般来说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是对连续性的健康监护资料和作业环境监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结论;
4、职业病报告卡及送达的相关记录;
5、用人单位对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症(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者妥善处理和安置的记录;
6、用人单位落实健康监护评价报告意见、建议和干预措施的情况。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该由用人单位建立和管理,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工作。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1.6.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方法
一、设置警戒区域、实行交通管制
加强第一出动力量调度,泄漏事故的首批力量以二级火警为标准,调派力量4到6辆水罐、泡沫车、1到2辆抢险车、支队指挥车到场指挥;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包括气体是否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及是否泄漏,决定事故危险等级,适时调集公安、电业、自来水、环保、煤气、厂方技术人员、化工专家人员等,到达现场共同参与处置,必须实行“统一指挥”原则。消防部门到达现场后,根据运输介质了解其危险性,设定相应的警戒区域;杜绝迅速熄灭泄漏区周围的一切火源包括一切明火、电火,并注意处置潜在火灾如静电火花、摩擦火花等,以防止意外泄漏引起爆炸;组织泄漏区人员向逆风向疏散,泄漏区除留应急处置所必须的人员外,其他人员应迅速撤离,以防人员中毒及突然爆炸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二、查明现场情况、实事求是采取应对措施
把握风向、风速、地形和油气的扩散范围。消防部门第一出动力量到达现场后,不要盲目进入现场,消防车应停在距离事故现场150米以外的上风方向;严禁直接驶入现场。如车辆在行驶至事故地,必须在下风方向时,此距离应更远,同时,在实际处置中,应将消防车辆设置在上风或侧风方向,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现场地形灵活调整。随车指挥员,应首先向知情人(槽车驾驶员或押运员)了解槽车所运输的介质理化性质、储量、泄漏部位等情况,结合途中所掌握的一些信息资料,初步确定处置方案。如果槽车驾驶员或押运员应发生事故逃跑或已受伤送至医院,一时无法直接了解槽车内危化品介质时,可直接通过罐壁电话号码或槽车车牌、铭牌等间接了解槽车内所运输的介质。
三、侦检
侦检是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的首要环节。在处置化学灾害事故时,必须加强侦检这一环节,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出事故的物质(大多数槽车也许根本没有携带危险化学品的MSDS,也许根本不知道厘里面装的是何物质)、气体浓度和扩散范围,并做好动态监测。根据灾害情况不同,派出若干侦察小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侦察小组由2到3人组成(其中一人为单位技术人员)。一是对不明危化品,应立即取样,送化验室化验、分析,确定名称、成分,同时根据检测仪器,确定泄漏物质种类、浓度、扩散范围;二是对已知性质危化品的泄漏,可以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确定危险范围和污染范围;三是受困人员情况侦察,有无人员被困;四是侦察泄漏情况,确定泄漏位置(容器、管线、阀门、法兰)、泄漏原因、泄漏程度;五是侦察环境,确定攻防路线、阵地;六是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
四、加强防护
消防员刚到现场时,绝不能冒然深入事故源附近区域,必须在对事故现场危险性作出正确判断,并充分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之后,方可展开全面行动。进入事故现场,都要佩戴隔绝式呼吸器,进入内部执行关阀或堵漏任务的消防员内衣必须是纯棉,外着气密性防化服或其它型号的防化服。指挥员要对事故现场的危险性进行准确评估,全员掌握危险源及危害程度,采取有效控毒,抑爆等措施,要顾及官兵的生命安全,不能盲目进入,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五、处置
针对不同化学灾害事故,处置方法有:关阀断源、倒罐转移、应急堵漏、冷却防爆、注水排险、喷雾稀释、引火点燃、回收。在处置的同时,坚持先救人。其次是关阀断源、倒罐转移、实施堵漏,遇到易燃易爆的还应引火点燃。对有的毒性较大、无法引燃的要进行输转,进行无害处理。
(一)堵漏
对于油罐或带压力的易燃气体罐车首先应判明泄漏的位置。若泄漏点位于阀门下游,则应迅速关闭泄漏处上游的阀门,如关掉一个阀门还不可靠时,可再关一个处于此阀上游的阀门,若泄漏点位于阀门上游,即属于阀前泄漏,这时应根据气象情况,从上风方向逼近泄漏点,实施带压堵漏。堵漏抢险一定要在喷雾水枪、泡沫的掩护下进行,堵漏人员要精而少,增加堵漏抢险的安全系数。根据罐车泄漏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堵漏方法(关阀制漏法,堵漏密封剂等)。堵漏不成时要加强水枪掩护,开挖疏散沟,泡沫覆盖流淌在公路上的危险品,以防事故范围扩大。
(二)适时倒液,转移危险品
如果泄漏严重而又无法堵漏时,应及时倒罐放液,将危险品转移至安全地带,尽可能减少泄漏的量。对油罐车的处理要加强保护。在吊起油罐车时,一定与吊车司机紧密配合,用水枪冲击钢丝绳与车体的摩擦部位,防止打出火花,用泡沫覆盖车体的其他部位。在油罐事故车拖离现场时,用泡沫对油罐车进行覆盖,并派消防车跟随,防止拖运中发生问题。
(三)喷水喷气,加速扩散
对于已泄漏出的气体,应喷水将气态的危险品冲散,以加速其向安全地带扩散,防止现场人员中毒和发生爆炸。如有条件还可以开启水蒸气进行驱散稀释。对于稀释驱散扩散油气。应组织一定数量的喷雾水枪,稀释驱散油气,由上风向下风向驱散,向安全地区驱散,稀释不能用强水流冲出。同时还要注意用水稀释阴沟、下水道、电缆电信沟内的油气。
在处置危化品泄漏时,要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化学品已经危险化学品和水的混合液流入雨水口、下水道及江河之中。
六、洗消
化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及附近的道路、水源都有可能受到严重污染,若不及时进行洗消,污染会迅速蔓延,造成更大危害。
(一)物理洗消法
主要有利用通风日晒雨淋等自然条件,使毒物自行蒸发散失及被水解,使毒物逐渐降低毒性或被逐渐破坏而失去毒性,用水浸泡蒸煮沸,或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染毒体。可利用棉纱、纱布等浸以汽油、煤油和酒精等溶剂,将染毒体表面的毒物溶解擦洗掉,对液体及固体污染源采用封闭掩埋或将毒物移走的方法。但掩埋必须添加大量的漂白粉。物理洗消法的优点是处置便利,容易实施。
(二)化学洗消法
化学洗消法是利用洗消剂与毒源或染毒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或毒性很小的产物,它具有消毒彻底对环境保护较好的特点,然而要注意洗消剂与毒物的化学反应是否产生新的有毒物质,防止再次发生反应,染毒事故化学洗消实施中需借助器材装备,消耗大量的洗消药剂成本较高。在实际洗消中化学与物理的方法一般是同时采用的,为了使洗消剂在化学突发事件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洗消剂的选择必须符合“洗消速度快、洗消效果彻底、洗消剂用量少、价格便宜、洗消剂本身不会对人员设备起腐蚀伤害作用的洗消原则”。化学洗消法主要有中和、氧化还原法、催化法等方法等。
1、中和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消除毒物。强酸(硫酸H2SO4、盐酸HCI、硝酸HNO3)大量泄漏时可以用5-10%的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等作为中和洗消剂,也可用氨水,但氨水本身具有刺激性,使用时要注意浓度的控制。反之,若是大量碱性物质泄漏(如氨的泄漏),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但同样必须控制洗消剂溶液的浓度,否则会引起危害,中和洗消完成后,对残留物仍然需要用大量的水冲洗。
2、氧化还原法:利用洗消剂与毒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毒性大且较持久的油状液体毒物进行洗消,这类洗消剂如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三合二(其性质与漂白粉相似),但漂白粉含次氯酸钙少、杂质多、有效氯低,消毒性能不如三合二,可它易制造,价格低廉。如氯气钢瓶泄漏,可将泄漏钢瓶置于石灰水槽中,氯气经反应生成氯化钙,可消除氯对人员的伤害和环境污染。也可利用燃烧来破坏毒物的毒性,对价值不大或火烧后仍能使用的设施、物品可采用此法,但可能因毒物挥发造成临近及下风方向空气污染。所以必须注意妥善采取个人防护。
3、催化法:利用催化剂存在下毒物加速变化成无毒物或低毒物的化学反应。一些有毒的农药(包括毒性较大的含磷农药),其水解产物是无毒的,但反应速度很慢,加入某些催化剂可促其水解,利用农药加碱性物质可催化水解。因此用碱水或碱溶液可对农药引起的染毒体洗消。
(三)常见毒物及其中和剂(见下表)
毒气名称 中和剂 毒气名称 中和剂
氨气 水、弱酸性溶液 氯甲烷 氨水
氯气 硝石灰及其水溶液、苏打等碱性溶液、氨或氨水10% 液化石油气 大量的水
一氧化碳 苏打等碱性溶液 氰化氨 苏打等碱性溶液
氯化氢 水、苏打等碱性溶液 硫化氢 苏打等碱性溶液
光气 苏打、碳酸钙等碱性溶液

(四)洗消的对象
化学事故发生后,最有效的消除灾害影响的方法是洗消,洗消的范围包括在救援行动情况许可时,对受污染对象进行全面的洗消,对所有从污染区出来的被救人员进行全面的洗消,对所有从污染区出来的参战人员进行全面的洗消,对所有从污染区出来的车辆和器材装备进行全面的洗消,对整个事故区域进行全面的洗消,还须对参战人员的防化服和战斗服和使用的防毒设施、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洗消。
1.染毒人员和器材洗消
洗消的方式有开设固定洗消站和实施机动洗消两种方式。固定洗消站一般设在便于污染对象到达的非污染地点,并尽可能靠近水源,主要是针对染毒数量大洗消任务繁重时使用,机动洗消主要针对需要紧急处理的人员而采取的洗消方法。如利用洗消帐篷,对须承担灭火救援任务而被严重污染的人员进行及时洗消,它具有灵活方便的优点,一般可用大量清洁的热水,常用公众洗消帐篷、战斗员个人洗消帐篷、高压清洗机等专业洗消设备对人员进行洗消。如发生的是严重的化学事故,仅靠普通清水无法达到实施洗消的效果时,可加入消毒剂进行洗消,如果没有消毒剂也可用肥皂擦身,对人员实施洗消的场所必须是密闭的,有专人负责检测对人员实施洗消时应依照伤员、妇幼、老年和青壮年的顺序安排。洗消对象是染毒车辆器材,包括参战人员的衣服和检测仪器等,车辆的洗消可用高压清洗机、高压水枪等设施。实施自上而下、由里到外、从前到后的顺序清洗。没有专业设备也可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洗浸泡、冲刷、日光照射等方法实施。洗消完毕的人员和器材装备,须检测合格后方可离开。否则染毒对象需要重新洗消,直到检测合格。
2.毒源和污染区的洗消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发生后,要做到及时排除危险物质,不仅要及时组织救援力量对泄漏部位实施堵漏或倒罐转移,而且必须对危险源和污染区实施洗消,对液体泄漏毒物必须在有毒物质泄漏得到控制后才可实施洗消。洗消方法的选择根据毒物性质和现场情况来确定,对事故现场的洗消有时需反复进行多次,通过检测达到消毒标准方可停止洗消作业。

上一篇:ISO14001认证的好处

下一篇:诚信管理体系证书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